〔轻科普x拟人化〕Tichodroma muraria 红翅旋壁雀

来源: 哔哩哔哩 2023-08-12 17:48:20

不是水生动物了!

与上一次投稿间隔了很长时间,画技的进步却极其有限x

拟人化形象

在几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个物种时的我,第一眼的印象就是:我喜欢它,且绝对特别适合拟人化!于是就开始了大量的想象。最初的想法至今没有变化:银发+偏哥特风的红黑配色服饰,可具体到线稿时却对飞羽和翼上覆羽那看似简单的配色方案感到特别头疼。如今想来,把白色用在蝴蝶结上尚算明智,可姬袖没多画几层就太可惜了。手中的杆子大概是指挥棒,主要是为了体现长长而无处安放的喙。

亦有人建议我画与攀岩有关的着装,可限于产能,这个计划没能实现x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按照刻板印象,银发当然应该搭配红瞳,到了这里,我就要面临一个不利的事实:物种本身的眼睛不是红色的!

那不是红色就不是吧反正我也没正经参考过几次瞳色不是吗等以后画凤头蜂鹰的时候再看看怎么办吧可凤头蜂鹰的红瞳一般出现在雄性而我一般画可爱的女孩子当然futa也不是不可以……

所以最后选择了毫无色指定的银瞳。

总而言之,可爱就行了!

上面一大段删除线中提到的性二型现象在拟人化过程中一直给我带来许多困扰,这样一来,在画我很喜欢的鳑鲏和斗鱼之类时也不得不作出权衡,因为我真的只会画女孩子……

回归红翅旋壁雀(后文简称旋壁雀),它也具有性二型,但不至于给我的创作带来困扰,后文会有介绍。

有看过我上一个专栏的各位应该不难发现:这次又是配色,赞美经典的配色!

分类阶元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旋壁雀科 Tichodromadidae(原䴓科 Sittidae)

旋壁雀属 Tichodroma

亚种:T. muraria muraria(指名亚种)

T. muraria nepalensis(普通亚种)

其指名亚种由著名博物学家林奈命名。

又画了一科一属一种(其实是有2个亚种)

状若蝴蝶、姿态婀娜

旋壁雀不但在配色(红黑点缀白斑)、外形(宽大的翼)、不大的体型(体长不到20厘米)等外貌特征上与蝴蝶有几分相似,其轻快扑翼翩然飞行的动作也能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蝴蝶。

有可能它也会喜欢吃蝴蝶。

旋壁雀总是通过短暂的扑翼和跳跃亦或二者兼有地在崖壁陡坡间活泼地运动,幼鸟在学会飞行以后就能够展现出这种与生俱来的习惯。除了上述的短促动作,旋壁雀还会将宽大的双翼当做降落伞,配合尾羽从高高的悬崖上做飘忽的自由落体运动。此外,当真的需要做长距离飞行时,它们会采取雀形目常见的波浪式飞行以做应付。雄鸟们特别擅长利用如此多样的飞行技巧,在求偶时作出复杂的动作以吸引潜在配偶。这些可爱的夸示行为不仅向雌性展现了其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协调性等适于生存的特征,也给人类的摄影作品增添了不少生趣。

旋于崖壁、遍布亚欧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既然选择了如此特殊的栖息环境,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形态作为支撑。旋壁雀长而锋利的爪可以抓牢岩石、细长的喙适合探查缝隙、分叉的舌尖有利于挑拣猎物。半月形的翼尽管不善于长时间飞行,却适合快速起飞,以满足频繁转移立足地的需求。所以,旋壁雀并非出于无奈才选择栖居崖壁,更多的是要将自身的生态位同其他动物错开、避免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和名字相似的旋木雀不同,旋壁雀从来不用尾巴作为支撑,而是通过短暂扑翼来维持自己的位置。它们也可以作出头朝下的动作,但不如䴓科那般频繁和标准。

尽管平时总在掉帧一般不停地半展双翼不停弹动,但当遇到天敌时,它们则会选择静止下来,收起醒目的红色羽毛,力图用灰色的部分将自身隐藏在岩石背景中然而效果见仁见智。也许,比起避敌行为,还是挑对生境更加重要——在崖壁和陡坡上生活最起码可以避开那些既不能飞、攀缘能力又不佳的捕食者。

一听到「崖壁陡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生境似乎不太容易找到,如此一来旋壁雀的分布必然受限。这种担心其实并无必要——亚欧大陆上类似的地形可谓数不胜数。就中国及周边地区而言,光是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就足够提供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栖息地。旋壁雀也就沿着这些错落起伏的大小崖壁分布在整个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带。此外,人工建筑也是潜在的栖息地,中文互联网上也有本种出现在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处的资料。

本种多为留鸟,在高海拔山区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虽然经常被媒体以「珍稀」描述,但其在IUCN的评价为「无危(LC)」,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其生境通常远离人类。

筑巢育幼:难觅其踪

相较于鲜艳夺目的外观和独具特色的行动模式,旋壁雀的筑巢及育幼行为很难被观察,称之为隐秘也不为过。它们会在较深的石缝中利用苔藓、草和树枝筑巢,内衬以兽毛和羽毛。雄性在求偶过程中会为雌性指示合适的筑巢地点(所以这个夸示还有着实际意义),并在后续的筑巢过程中帮助雌性寻找材料,而筑巢本身多由雌性完成,两性共同育幼。在接近巢穴时,旋壁雀通常先在附近降落,随后通过步行进入巢穴。这种百般迂回的方式推测是为了避免巢穴入口被显眼的飞行动作暴露。

在笔者可以找到的图文视频资料中,仅能看到已经齐毛的幼鸟出巢活动和被喂食的画面,巢也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影像。

文明观鸟、抵制诱拍

这是笔者第一次写鸟类科普文,内容是一种平时不太容易观察的小鸟。加之旋壁雀的外形和行为都很讨喜,想多看多拍的心情自然容易理解。于是有人会尝试利用食物引诱鸟类来进行拍摄,这种方式可能会给鸟类造成伤害,并且也无法让它们展现出最自然的状态。

可到头来,我也没见到过这个物种。

总而言之,不要让「生态文明」仅限于宣传的标语当中。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经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